為什麼要用酒杯喝酒?——酒杯的基本要求
把酒倒出來喝,用杯子喝酒,是讓酒展現應有風味的基本要求,而且不同的酒,適合不同的酒杯。反過來說,不同酒杯的設計訴求,都有功能上的意義。譬如啤酒杯有更大的容積可以盛裝泡沫;烈酒杯則普遍較小,因為一次的飲量通常不多。而有些烈酒杯做成鬱金香的形狀,有些是平底設計,有些則非常迷你。
每種酒杯的背後,都有自己的道理,除了歷史人文因素、美感裝飾目的之外,更多時候是功能性的考量。以葡萄酒杯的設計來說,功能性是最核心的。葡萄酒杯的普遍基本要求,是透明無色,能夠看到酒的外觀;必須要夠大,能夠讓酒在杯中透氣;杯口設計必須要能方便小口啜飲。
這些要求看起來很簡單,但卻不能隨便,酒杯是輔助感官的重要工具,通常一般的玻璃杯不會是葡萄酒的最佳選擇——太過厚重,不夠透亮,容積太小,形狀不對,甚至還有花樣顏色⋯⋯
杯子的基本用途是盛裝飲料,但葡萄酒不只是一般的飲料,品嘗葡萄酒的時候,我們會花一些時間「跟它相處」,目的不只是把它喝進肚子。
葡萄酒杯特別著重功能,因此通常必須使用特定玻璃材質
在所有的酒杯設計當中,葡萄酒特別著重功能性,幾乎所有的設計細節都有意義。譬如,理想的葡萄酒杯,杯緣厚度不能太厚,否則會妨礙就口。有些酒杯的杯緣甚至會有外翻設計,更便於啜吸。這是因為品飲葡萄酒時,並不是張開嘴巴,把葡萄酒倒進口中,而是啾起嘴唇,啜吸酒液,如此才能控制入口的酒液份量。否則太多的酒液在口腔裡,會影響飲者的風味感受。
葡萄酒杯通常有個明顯的杯肚,有些時候像個小魚缸,有些時候則是橢圓形,像是個被拉長的蛋。杯肚的空間是為了藴積葡萄酒的香氣,也因此是個具有集香功能性的設計。而葡萄酒也不會斟得太滿,除非氣泡酒,有時候會稍微斟到七、八分滿。
品飲葡萄酒時,搖晃酒杯能夠幫助酒液展現香氣的複雜度。為了因應這樣的需求,葡萄酒杯的手感平衡非常重要,否則,酒杯在手中會不聽使喚,顯得很礙手。而這樣的設計需求,也讓葡萄酒杯傾向使用能夠加工到足夠輕薄的材質,這也是一般玻璃無法做成好用葡萄酒杯的原因。水晶玻璃足夠強韌,而且透亮,加工成大容積的酒杯,整體重量也依然輕盈,於是便成了常見的酒杯材質。
不同的葡萄酒杯,都有自己的道理
需要冰涼飲用的白酒、甜酒,通常會使用稍小一些的杯子,這是為了方便趁酒回溫之前享用完畢。相對來說,紅酒杯則稍微較大,而且圓肚型的酒杯,甚至成了特定產區與葡萄品種的親密戰友——圓肚杯特別能夠盛裝更多芬芳物質,讓飲者更容易感受到香氣的層次與變化。
現在也流行無梗杯,在餐桌上特別好用,可以避免杯盤碰撞,而且也毫不減損酒杯的質感。我們不難觀察到,人們愈來愈能夠抱持開放的態度,擁抱現代的創新設計。
我們現在或許正身處在最好的玻璃器皿時代,工藝技術的發展高度、對經典的嚮往與懷抱創新精神,讓我們得以享受高品質的玻璃器皿,更勝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時代。而在每一個現代創新的酒杯設計裡,也都蘊含著歷來人們悟出的道理與累積的智慧。
生活中的儀式感
用特定的杯子,品味特定的飲料,這是餐桌上的儀式感。對酒來說,更是不可或缺。對葡萄酒的品味格調,可以從酒杯開始。好的酒杯,可以替品飲體驗加分。
生活周遭的一切,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。就如同我們選擇要怎麼整理、裝潢自己的環境一樣,如何妝點我們的餐桌、選擇合適的餐具、酒杯,也反映了我們的心境與品味。而這些我們內心的寫照,又會再次影響我們的心情與情緒。品酒時,何不多花點心思選擇合適的、高品質的酒杯,由內而外,也由外而內,讓品味層次提升到超越酒的高度!